当地上午,德国多地的大众汽车工厂发生了工人罢工,与管理层之间因裁员、减薪和工厂关闭计划的矛盾加剧。
这场由德国金属工业工会发起的罢工迅速扩散至大众的多个工厂,引起了业界的广泛关注。
截至周一下午,约66000名员工在9家工厂参与了罢工,导致所有生产线暂停。
这场罢工最初在德国东南部茨维考市的工厂爆发,随后汉诺威、沃尔夫斯堡、埃姆登、布伦瑞克等地的工人也加入了罢工行列。
在此次大规模罢工中,日班工人罢工两小时,而晚班工人则计划提前结束工作,以此抗议大众汽车集团的降成本措施,其中包括对12万员工减薪10%的计划。
大众工会代表直接把矛头指向了管理层,称大众汽车集团落后于中国车企,是大众汽车集团高层那些百万富翁们的错误,管理层却给工人减薪使其“背锅”。
工厂工会主席还指出,听说大众汽车工人工资要比中国工人工资要高,是不是管理层的工资也是如此。
1、“比不过中企,你们要牺牲”
三个月前,由于工厂关闭和裁员计划等问题,德国大众汽车与工会之间的紧张关系持续升级。
大众汽车的高层指出,公司在与中国市场的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并期望员工能为公司的发展做出贡献。
因此,大众汽车认为必须降低成本以维持其市场竞争力。
大众汽车目前面临的挑战,部分源于其在中国市场的衰退。
大众CEO奥博穆明确表示,“不再有来自中国的支票了。”
今年上半年,大众汽车在中国市场的新车销量为134.5万辆,同比下降7.4%,成为大众全球降幅最大的区域市场之一。
大众37年来未关闭工厂、未裁员,以及欧洲工人享有的高福利,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来自中国的支票”——2018年,大众的营业利润为139亿欧元,其中中国合资公司的营业利润贡献了46亿欧元。
然而,今年上半年,上汽大众的利润降至仅8亿元人民币。
与巅峰时期相比,中国市场在大众汽车总销量中的比重已下降约10个百分点,目前仅占30.9%,与过去形成鲜明对比。
作为最早进入中国市场的外资汽车企业之一,没有哪家全球汽车巨头如此依赖中国市场。
如今,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国内消费者更倾向于选择国产电动汽车。
如何在中国市场与本土品牌竞争,成为大众必须面对的挑战。
2、积极转型,沦为自嗨
在传统汽车制造商中,大众对于向新能源转型的态度相当积极。
大众在2017年便推出了电动化战略,并设定了2025年电动车年销量达到100万辆,以及在中国市场销量占比达到65%的目标。
2019年,特斯拉和比亚迪等品牌尚未形成今天的市场影响力,大众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并抓住了这一机遇。
大众不仅每年推出新举措,还重视与国内外企业的“强强联合”。
然而,前奥迪研发主管曾指出,“ID.3中的1000万行代码中,没有一行是大众工程师编写的。”
内部动力不足,加之燃油车的传统势力根深蒂固,导致大众的转型成效不尽如人意。
大众过去将大量时间消耗在业务部门间的协调上,例如开发一款新车型需要48至60个月,而中国本土汽车制造商最快36个月就能完成从立项到上市的全过程。
仅靠关闭工厂和裁员来降低成本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开拓新的收入来源。
如果不能掌握核心技术,无论是提升效率还是加强合作,其效果都将受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