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一个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都必须经历的主要教育形式有:家庭教育、学校教育、自我教育和社会教育。
而偏偏家庭教育,却是所有教育形式中最重要的部分。
它不仅影响孩子的品格形成,还塑造了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未来,有着深远又重大的影响。
作为家长的我们,如何承担地这个重任,帮助孩子在成长的道路上不断探索,成就更好的自己呢?
我们不妨引用“见天地,见众生,见自己”这三重境界,让在陪伴孩子成长的路上有个领航灯,不至于走着走着就迷失了方向。
见天地
孩子从呱呱坠地开始,就带着一双眼睛来观察这个世界。
不管牙牙学语学说话,还是步履蹒跚学走路,随着年龄增加,不断地解锁人生各种技能技巧。
都是通过观察,接下来大胆去尝试,然后不断重复练习,最终习得多种能力。
我们常常说,要允许孩子犯错,犯错也是一种成长,就是这个道理。
任何一种能力的形成,都需要经历四个阶段:
首先要有想尝试的意愿;然后大胆去尝试;再是任何事情有体验就能形成经验;最后,不管成功的经验还是失败的教训,都将会形成能力。
“见天地”是家庭教育的第一重境界,也就是说,家长要鼓励孩子去做自己想做的事,只要保证在能承受的范围内,哪怕做错了,走弯路了,都没有关系。
家长帮助孩子拓宽视野,去认识这个世界的广阔与多元,体验各种他从未有过的体验。当孩子视野宽了,认知广了,思路就开阔了,格局也就打开了。
在当今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孩子需要具备足够的认知、视觉,去理解这个世界,从而才能更好地适应未来的发展。
家长的具体做法可以聚焦到这几件事情上:
首先,引导孩子进行广泛阅读,阅读是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多读书,博学多识的气质就形成了,就如“腹有诗书气自华”。
书中的知识量无限,就如浩瀚无际的大海。上至天文,下至地理,身边的,国内的,国外的,全球的,乃至全世界的,各种喜闻乐见、天文地理知识体系,都可以通过博览群书,来拓展视野,认识世界。
其次,带领孩子走遍山川河流,城市乡野。旅行也是一种直观的教育方式,家长可以带孩子去不同的地方旅行,让他们亲身体验不同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感受世界的多样性。
我们都知道这个道理: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毕竟书中的知识比较抽象,如果能领着孩子带着书中的知识到现实中,进行沉浸式体验,这就具象化了。
孩子得到的体验感是深刻的,能震撼灵魂颠覆认识,并且将知识点系统化,然后形成知识体系,从而内化成自己的知识,以备随时可以调出来运用。
再次,孩子还可以通过观看新闻、参与社区活动等方式,了解社会的发展和变化,培养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此外,引领孩子“见天地”的方式还有很多,只要用心去做,就会有所得。
见众生
虽然家庭教育是孩子成长过程中最重要的教育,但孩子在与人交往过程中,可以实现自我教育,这也是社会教育的一部分。
我们人类都是社会化的存在,人与人之间需要相互连接,相互合作,相互照见。孩子的成长,更需要在与他人打交道的过程中,学会学习他人之处,照见自己的不足与短处。
这样才能让自己的优势发挥作用,然后带动短板一起提升。这就是“见众生”的意义之一。
其次,孩子在人际交往中,能更好地培养同理心和理解他人的能力。因为理解和尊重他人是人际交往的基础,也是孩子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品质。
既然人类是社会化的存在,与人互动、合作,就成了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部分。懂得合作,需要学会欣赏他人的优点,包容他人的不足,增强团队合作意识。
更何况合作共赢,是未来人才竞争的核心竞争力。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机器人可以取代人类很多工种,但这种能力,是无法替代的。
见自己
我们习惯了眼睛向外看,而我们自己都是独一无二的存在,那么,外界的自己和内在的自己,就必定会存在一定的矛盾和冲突。
这就是引导孩子“见自己”的必要性。它要求孩子在认识世界和理解他人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自己,实现自我成长和自我超越。
家长要通过观察孩子的行为和表现,发现孩子在某些方面的兴趣和潜力,然后为孩子提供相应的支持和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