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3日,以生产基地“常州”命名的滚装船,搭载近5000台比亚迪新能源汽车,驶向Bristol港和Rotterdam港。仅仅6天后,“合肥号”下水试航,让比亚迪“出海舰队”再添新成员。把时针拨回320多天前的1月15日,比亚迪的第一艘滚装船“探索者1号”奔赴欧洲。
无论是销量,产业链的完整性,还是三电技术的积累,如今的比亚迪都已经站到了前所未有的高位。作为新能源汽车领域的翘楚,比亚迪在澎湃汹涌的全球化浪潮中必将扮演领头羊的角色,滚装船的陆续下水不过是比亚迪出海计划中的“冰山一角”。
回望比亚迪的出海之路
比亚迪的出海之路比大多数人想象中更早,1998年比亚迪在荷兰成立了首个海外分公司,电池与电子业务的国际化让很多人手握诺基亚与摩托罗拉的电池仓内躺着的都是“Made by BYD”。
2012年,比亚迪商用车业务开始全球扩张的脚步,商用车业务的稳步推进也为比亚迪提供更广阔的市场的同时为乘用车出海做好了铺垫。
2021年,比亚迪正式宣布“乘用车出海”计划,开启了出海的第三阶段。2022年,累计出口55916辆,同比增长307.2%。2023年,出口242,765辆,同比增长334%。2024年1-11月,比亚迪海外销售36万辆,再度刷新纪录。据不完全统计,比亚迪新能源汽车的全球版图遍及99个国家和地区的400多个城市……
销量节节攀升、市场认可度不断提高之外,比亚迪旗下产品在海外市场更是获得了诸多权威媒体、机构的重量级奖项。这也让比亚迪在世界的舞台上讲好“中国品牌”的故事有了更多底气。
不畏风急浪高 比亚迪驶向更远更深处
全球化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许多国家的企业要经历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时间才能有所斩获。以比亚迪为代表的中国企业在出海的过程中也必将经历前所未有的风浪。
为此,比亚迪投入近7亿美元预算打造8-10艘滚装船的“超级舰队”。这将极大提升比亚迪向海外供货的能力。在中国车企的新一轮全球化机遇窗口期,一艘艘滚装船掀起了比亚迪出海的全新篇章!
面对海外关税壁垒和相关政策限制,比亚迪加速产业链出海步伐。在乌兹别克斯坦、泰国建成投产的工厂满足中亚、东盟等市场对于新能源车型的需求。匈牙利、巴西拔地而起的工厂将成为比亚迪辐射欧盟、南美的桥头堡……
经过产业链的磨合与完善,比亚迪海外的超级工厂的拔地而起也意味着中国电动车的汹涌攻势难以阻挡。
闪亮成绩与坚定步伐背后 是比亚迪的长期主义
建造滚装船的为什么是比亚迪?全球建厂的为什么是比亚迪?
比亚迪前瞻性的企业战略、强大的技术储备和人才储备是原因之一。比亚迪的11万名技术研发人员,是全球研发人员最多的车企。公开财报显示,比亚迪在研发的持续投入高于特斯拉,同样高于长城、理想、长安之和。
基于深厚的人才储备和研发投入,比亚迪比亚迪才能在竞争无比激烈的市场中打造诸多满足用户切实需求的“爆款技术”。刀片电池、第五代DM技术、云辇智能车身控制系统、e平台3.0 evo以及易三方、易四方平台、可实现无图导航能力的天神之眼等等。除了“油耗进入2时代”的口号直击用户内心,更是跻身智驾头部阵营。
独立自研之外,比亚迪在开放合作的脚步也未停歇。成立合资公司 “迪派智行”;联合发布第三代纯电动无人驾驶配送车;与英伟达深入合作;投资激光雷达RoboSense,参投地平线C3轮融资,与华为、OPPO等企业在智能生态领域的深入合作已经开花结果。与全球各界公司企业的多元合作进一步助力比亚迪智能化发展脚步。
更好的技术、更低的成本,令消费者动容产品和价格是比亚迪对技术对产品用心投入后的自然结果。销量与利润齐飞也让比亚迪财务指标良性循环。优秀的财务状况也让比亚迪能够在全球践行绿色出行的理想。
写在最后:
经过30年的发展,比亚迪已成长为横跨电子、汽车、新能源和轨道交通四大产业的全球化企业。这样的成绩下,比亚迪成为新能源出海的旗帜也是理所应当。
从宏观视角来看,比亚迪的出海写下的中国制造业的新篇章会让每个国人与有荣焉,带来的经济效益也能惠及国民。如果只从消费者的角度来看,经过海外竞争的洗礼,比亚迪将会带来更好更先进的产品。全球生产的规模化效应也许会体现在更亲民的售价上。单凭这一点就足以让我们共同期待比亚迪在海外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