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生活感悟 > 免费教学 > 奥迪们跌落神坛,曾经挤破头的合资车正向死而生|变局之下

奥迪们跌落神坛,曾经挤破头的合资车正向死而生|变局之下

发布时间:2024-12-27 09:09:17来源: 15210273549

以变革应对变局,以远见超越未见。大象新闻、大象财富联合腾讯新闻、腾讯汽车推出2024年终策划《变局之下》,回望2024、展望2025,让洞见穿越时间,向未来寻求确定,本期聚焦合资车企路在何方,也是腾讯汽车《狂飙年代》系列之八。

2024年12月初,北京华阳奥通汽车销售有限公司门前的停车场上还停满了奥迪,店里却已经“迫不及待”换上“AITO”的标识,摆上了问界的展车。工作日早上刚过九点半,已有顾客在店内看车。

这里曾经是北京最大的奥迪4S店,如今只剩下玻璃门上粘贴的公告证明它存在过:“我司即日起将不再进行一汽奥迪品牌的经销服务。”落款时间为2024年12月4日。

门店的命运仿佛当下汽车行业的一个缩影:新能源的浪潮和自主品牌的崛起,正在让一度无往不利的合资车企走到前所未有的困窘境地。

1984年,中国第一家合资车企北京吉普汽车有限公司正式开张营业;同年10月的人民大会堂里,中德双方正式签署了上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合营合同。合资车企的时代就此开启,市场占有率长期达70%以上。

四十年的时间足够让一个行业的格局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捷达、奥拓、富康等曾经人们耳熟能详的名字还未从记忆中褪去,但将目光投向当下,汽车行业早已是另一番光景。

据统计,2024年前三季度,销量排名前十的合资车企无一实现销量同比正增长。其中,上汽通用的销量下滑尤为突出,前三季度销量合计278485辆,同比下滑61.55%。

乘联会数据显示,2024年11月,主流合资品牌零售60万辆,同比下降9%。其中,德系品牌零售份额15.6%,同比下降3个百分点;日系品牌零售份额12.4%,同比下降3.1个百分点;美系品牌市场零售份额达到6.4%,同比下降1.5个百分点。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称,2024年上半年,完成半年销量目标的经销商占比不足三成;其中,合资品牌目标完成率偏低。2024年11月的广州车展上,蔚来高级副总裁魏健透露,从2023年至2024年,有40家传统豪华品牌经销商“翻牌”蔚来。

汽车行业的竞争还在持续,且愈演愈烈。产业的发展离不开“淘尽黄沙”的过程,在中国汽车工业过往的发展历程中,出局者并不鲜见,但与以往不同的是,这一次,曾经风光无限的合资品牌无法再置身事外。一位一汽丰田的高层表示,和当下新势力品牌一样,合资品牌的销量和经营状况同样会逐渐走向两极分化,落后者将面临淘汰。

是适当撤离、及时止损,还是加大投入、开辟新线?合资车企已经走到十字路口。

奥迪样本:辉煌和落寞

“那时候在中国最猛的汽车品牌肯定就是大众,当时都说‘大众信仰’,大众的车就是好车,能卖得上价。”2010年从学校毕业后就进入汽车行业的研发刘莱(化名),至今仍对当时合资企业的盛况记忆犹新。

1983年,中国第一辆桑塔纳在上海安亭下线。自此,一辆辆“国民神车”从大街小巷上飞驰而过,蝉联22年销冠,树立一代人对于轿车的最初认知。2001年,中国入世,合资车企进一步迎来井喷,华晨宝马、东风日产、广汽丰田等企业陆续建立。

合资车企的到来为刚刚起步的中国汽车工业提供了参考,也让汽车全产业链随之成型。2009年,中国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379.10万辆和1364.48万辆,首次超越美国,成为世界汽车产销第一大国。

于中国而言,合资车企的开始是“用市场换技术”。2003年10月,日产总裁卡洛斯·戈恩在东京车展上称,在合资公司中,外国汽车厂商提供产品和专门技术,而中国合作伙伴除了提供低成本劳动力和销售渠道外,对实际经营管理的贡献几乎为零。

一家合资车企的员工杨帆(化名)回忆,自己最早做销售的时候,所谓渠道管理对于销售业绩的达成最多只占到5%的比重,品牌和产品才是决定销量的绝对因素,而当时绝大多数产品都是来自国外的成熟产品。“那个时候做的事情,就是我算一下这个车国产化需要投多少钱,国产化之后在中国能卖多少钱,企业能赚多少钱。”

彼时国产汽车技术尚不成熟,自主品牌轿车主要集中在1.6L及以下排量的细分市场中。相较之下,合资品牌则具有较高的品质和声誉,成为众多消费者的首选。此后,尽管自主品牌逐渐发展,合资仍具有绝对优势。

刘莱记得,2010年自己签约一家汽车集团之后,一汽-大众奥迪打了不下五次电话,问他能否过来就职,“他们那个时候实在增长太快了,人就不够用了” 。

工作的第一年,刘莱拿到了两万元年终奖。他听同学说,一汽大众发了36个月的工资,第二年又发了45个月的工资。

“那时候这种合资大厂还是特别好,这两三年他们可能走下坡路了,但是前些年利润真的很高很高。”刘莱说,当时一汽大众奖金多,有“老国企的做派”,常常在逢年过节的时候发东西。“那时候就有同学说,你要是去了一汽大众,在那找女朋友可好找了,最吃香的行业,钱又多。”

官方数据显示,2010年,奥迪在华销量达到22.56万辆,同比增速高达43.5%。或许连奥迪自己也没有想到,此前树立的“2015年在华年销量20万”目标会提前五年达成。

同样地,也没有人想到变化来得如此迅速。

2024年5月,一汽大众向全体员工推送了名为“突围行动”的通知,通知称:“一汽-大众正处于最后的,也是唯一的转型窗口期,除了背水一战我们无路可走,唯有万众一心向死而生。”同月,一汽大众宣布其佛山分公司绩效排名较后的565名员工不再续约。

财报显示,2024年三季度,奥迪全球交付量为407390辆,同比下降16%;营业利润为1.06亿欧元,暴跌91%。其中,奥迪在华交付量为15.75万辆,同比下滑19.63%。财报称,公司在整个中国汽车市场正在经历重大转型,正通过更广泛的产品组合重新定位自己。

“奥迪的价格整体下降幅度很大,现在品牌的平均售价大概只有32万,虽然说销量没有受到太大的影响,但实质是在以价换量,今后奥迪在中国到底会怎样还不知道。”一名行业内部人士评价道。

人们意识到,合资车企已经很难重现往日辉煌。2016年,上汽大众销量首次突破200万辆,此后连续4年销量超200万辆,而到2023年,销量已经锐减至121.5万辆,几近“腰斩”。2024年1—11月,上汽大众销量累计仅103.4万辆。2024年新上任的上汽集团总裁贾健旭在上汽集团2024年年终干部大会上表示,合资企业的销量不再可能有200万辆,理性来看可以做到120至150万辆。

一位已经在广汽本田工作16年的员工坦言,合资车企销量和经营状况的下滑也影响着员工的薪资待遇。在她看来,企业想要实现进一步增长已经太过艰难,“能稳住现在就不错了”。

合资掉队:这个节奏其实很快

此消彼长,合资品牌的落寞与自主品牌的崛起几乎同步发生。

“合资品牌从行到不行,这个节奏其实很快。”刘莱回忆道,他刚刚进入这个行业的时候,自主品牌基本都还没有发展起来。“那时候大家做研发也是很懵懂的,这个东西该做成啥样、要怎么做都不知道,因为那时候全中国都不知道咋做啊。”

2010年前,杨帆在合资车企主要做的是品牌传播工作:引进的车型如何命名,产品的宣传如何开展。车企基本不会对国外引入的汽车重新进行产品定义,最多只做一些细枝末节的修改,例如在车里加上中国人喜欢的皮座椅和天窗。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杨帆发现这种商业模式不再成立,中国消费者对于汽车产品开始有了自己的需求。“外观要好看,内饰要漂亮,空间要好,操控性也要好,要安全,最后还要便宜。欧洲人可能更要求操控性好,但对空间没有那么高的要求;美国人可能对空间要求高,但是对操控性没有太高的要求。但是中国消费者其实要求非常多,而且有些独特性。”

早在2008年,上海大众设计团队就推出了本土化的开发产品朗逸。但在杨帆看来,2019年左右才是合资车企自主化的普遍开端。彼时,自主品牌销量正经历迅速增长,长城汽车和吉利汽车年销量在2016、2017年先后突破百万大关。

杨帆认为,合资车企的自主化有两种模式:其一,外方将产品定义交由合资企业来做,自己负责工程签收;其二,外方在中国另雇中国员工来做产品定义。其中,前者为主流模式,因为真正承担销量结果的仍是合资车企。

在此过程中,中方股东也学到了产品定义的流程和方法论,并在自主品牌上开展实践。一位曾就职于上汽自主品牌研发部门的员工透露,自主品牌的老板是上汽集团的副总裁,较合资公司的老板要高半格。“他们就说有什么不知道的,从合资公司那里拿过来,搞不定的话我可以命令他们。”

过去,合资车企的优势之一在于其供应链的完善。2014年,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高级经济师王硕撰文称,中国汽车自主零部件企业存在布局分散、规模偏小、技术含量低、劳动和资源密集等特征,销售收入仅占全行业的20%-25%。在汽车电喷、发动机管理系统、ABS、安全气囊、变速箱等核心零部件市场,外资企业占据了90%以上的市场份额,电喷和电机等系统外资企业的市场占有率达到100%。自主品牌汽车核心零部件主要依赖进口和外资企业提供。

“当时核心的零部件技术很多都掌握在外方手上。例如发动机的电控系统,基本上就被博世、大陆、德尔福等厂家垄断,厂家再通过合资公司的形式,落实到本土的生产上面来。”刘莱表示,当时比亚迪、长城等自主品牌去找合资公司购买零部件,不仅报价高,供应次序也比较靠后。

在此压力下,多家自主品牌逐渐建立起自己的供应链生态。比亚迪更是打造了垂直供应链体系,覆盖核心零部件的自研自产自销全部环节,对成本的把控能力急剧增强。“我感觉他们算是被逼出来的,不自己生产的话那就会被卡脖子。”刘莱评价道。

与此同时,合资公司的掣肘则愈加明显,其中之一便是需要向外方支付的技术转让费。据2005年《深圳特区报》报道,尹同跃彼时举例称,一款法国新车,按常规要15亿的投产费用,其中包括10亿的硬件、模具费用,5亿的技术转让费。这15亿每台上赚1万要15万辆,一年卖5万3年才刚保本,3年后又该换型了。

尽管如此,合资车企在燃油车上常年积累的优势并不容易撼动。即便到了2018年,上汽大众、一汽大众、上汽通用仍名列当年中国市场汽车销量前三。三者销量合计达到611.7万辆,占据当年总销量超五分之一。也是从那年起,中国自主品牌乘用车市场份额连续三年下降,2020年一度跌至38.4%,“自主品牌何时才能翻身”成热议话题。

免费教学更多>>

8万级SUV新标杆,续航510km,全方位解析五菱缤果SUV的硬核实力 哪一款mini迷你剃须刀好用?迷你剃须刀品牌排名前五名精准种草 值得推荐的家用轿车-奇瑞艾瑞泽8 合资销量增幅第一,新起亚取胜价值战 试驾东风奕派eπ008:空间不止大一点游刃有余的体验信手拈来 8万级SUV新标杆,续航510km,全方位解析五菱缤果SUV的硬核实力 长安优势行业混合增聘肖洁 成立近2年半亏损3成 长安放出杀手锏,近5米7座SUV仅16万起,2.0T+8AT带四驱,真香 哈弗H6:焕新升级,你心动了吗? 本田 CR-V 将于今年进行改款,将增加 Trailsport 车型 本田版“北斗星”实车曝光,侧滑门配高车顶设计,取名N-BOX 天籁既视感?深度解析“居家神器”2023款全新日产轩逸 暴力测试丰田海拉克斯,真的是“不死之鸟”吗? 丰田新皇冠迎来大爆发,两厢运动版车型或不足25W 年底“价格战”进入白热化!宝马3系跌至22万起,家用能入手吗? 德系三强争霸:奔驰、宝马、奥迪谁才是真正的老大? 奥迪A4L:我都降到19万了,全系2.0T,为何你们还看宝马3系? 零跑C11:纯电续航580km,实力可抗衡Model Y吗? 蔚来 ET9:汽车界的 “六边形战士” 10万级纯电车怎么选?广汽埃安AION UT,试驾感受如何? 东风本田汽车有限公司、广汽本田汽车有限公司召回部分国产及进口汽车 特斯拉焕新Model Y实车来了 中国产业链助力其首发亮相 这些新变化符合你的期待吗?|一探 中国首款足球人形机器人亮相,关键技术国产替代加速 摇发财树、抢年货、过东北大年,快手打造年味消费新体验 9.9包邮时代:电商平台下小商家的困境,赚钱的生意基本没有了 快手电商发布2024体验报告:以创新举措推动消费体验升级与商家成长 多个品类增长超50%,淘宝天猫秋冬爆品背后的消费趋势 济南人!家电以旧换新线上补贴来了!京东、淘宝都能用 杨乐乐珠海购二手房,回娘家小年夜温情满满! 北京购房记54:平谷区二手房市场大揭秘:房价、政策、楼盘全剖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