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最为核心的东西,既不是液晶屏,也不是互联网,而是动力与底盘方面的技术。在这方面,与某些厂家相比,丰田确实技高一筹,何出此言?请看本文。
在日本,丰田从事汽车制造,相对比较晚,在它之前的1910-1920年,陆续出现过好几个汽车厂,但普遍势单力薄,历经周折,没能直接传到今天,比如日产与五十铃的部分前身。
丰田汽车诞生后,也历经过许多磨难,磕磕绊绊,好不容易才逐渐壮大起来。这里面的原因是多元的,包括车型、能耗、售价、品质、性能,等等。其中的能耗、品质和性能,与技术直接挂钩。所以我认为,汽车厂若想长盛,技术是基础。
丰田喜一郎创建汽车部时,首先花大价钱建立实验室,从研究材料入手,就是最好的例证。
近几年我国汽车圈很热闹,不断出现“新人”,没错,电动车的结构确实比燃油车简单多了,但门槛的降低,并不意味着可以忽视技术,靠营销、靠包装、靠一些虚头巴脑的东西,也许能赢得一时,但恐怕很难长久。
那么,丰田汽车的技术,都留下了哪些发展足迹呢?
下图是1955年的皇冠。当时的轿车,还是非承载式车身结构——车身下面有个底盘,发动机、变速器、车轮和油箱,都装在底盘上,如果在方向盘那装个板凳,人坐上去,就能把它开走。
非承载式车身结构应用了很多年。如今,除了货车和越野车(真正的越野车,不是SUV),已经很难再见它的踪影。
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为了降低成本、降低车重、提高燃油经济性,乘用车开始大范围改用承载式车身结构,这种结构没有独立的底盘,原本底盘的职责由车身兼任,车身与底盘合二为一。比如下图中的这辆卡罗拉。
在承载式车身结构当中,车轮通过悬架,直接装在车身上,发动机和变速器也是如此。
同样是在20世纪70年代,丰田又逐步应用了前驱技术、三元催化技术和电喷技术。
20世纪80年代,丰田开始使用电子技术防止碰撞,以提高汽车的安全性。
20世纪90年代,丰田推出世界上第一款量产的混合动力乘用车——普锐斯。
普锐斯的燃油部分是1.5升发动机,靠行星齿轮将2台电动机与发动机相连,每当减速、下坡和刹车时,通过电机发电,把电存在镍氢电池里,等到起步和加速时,再将电提供给电机,再加上电动变频空调、轻量化设计以及动气动力性能等原因,百公里最低油耗3.57升。比同期燃油车低2倍,且在电机助力下,起步更敏捷,加速过程更流畅。
由于理念先进,技术先进,第一代普锐斯在1997-2003年,全球销售12.3万台。
到了2003年,第二代普锐斯上市,它在电控单元方面有所提升,电压升高,驱动电机的功率提升1.5倍。第二代普锐斯从2003生产到2009年,曾于2006年进入我国,国产后因为20多万元的价格以及理念超前等原因,销量不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