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办公到文旅,从医疗到教育,从金融到交通,AI的身影无处不在。
成都明途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明途科技”),是成都本土少数拥有“双备案”的大模型厂商,今年入选第六批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名单,获得人工智能专利等知识产权数已超200件。
在明途科技董事长兼总经理肖雪松看来,公司既是AI技术的先行者,也是创新应用的实践者。他介绍,目前公司旗下的WorkBrain工作大脑、AI数字人等产品已广泛应用于全国数十个政府机关、大型集团、企事业单位等部门,实现AI规模化落地应用。
“最关键就是要找准自身优势,以市场为导向,真正满足客户需求。”肖雪松告诉记者,公司明年的目标已经定下:继续优化技术、拓展客户,推出100个左右的垂类模型。
成都明途科技有限公司
大学时期萌发创业梦想
坚守十年实现人工智能“双备案”
走进明途科技公司展厅,只见一台智能设备中,肖雪松的数字人分身正向人点头致意。“我们为政府、企业、个人等打造自己的数字人分身。”肖雪松告诉记者,基于WorkBrain工作大脑,公司利用AI能力不断赋能数字人分身,实现智能化服务,提高办公效率。今年9月,四川省智能数字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联合实验室在天府新区科创生态岛揭牌,明途科技正是发起方之一。
早在电子科技大学求学时期,肖雪松就对软件研发有着浓厚兴趣,并参加过微软亚洲研究院主办的软件开发大赛,当时他就想做出一款受人欢迎的软件,创业的种子悄然萌芽。
肖雪松
毕业之后,肖雪松曾在北京一家软件公司工作了八年。2013年,肖雪松作为公司的技术负责人,主持了一个电子政务协同办公云项目。这时他敏锐地发现,以工作流+表单为主要应用,以B/S技术为基础的第二代办公系统,即将被云+端、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所取代,第三代智能办公系统呼之欲出。
看准机遇,肖雪松开始探索第三代智能工作系统,并于2014年8月回到成都,创办了明途科技。
“回顾这十年,公司大概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肖雪松回忆,首先是2014年到2019年,主要围绕目标管理的应用场景,去开发相应的管理流程;随后是2019年到2023年,公司开始思考如何将人工智能应用到产品当中,并花了大量时间进行研究模型的训练方法,打造垂类模型。
然后便是2023年至今,随着ChatGPT的大火,人工智能的热度再次提升,公司也成功通过了“双备案”:今年2月,明途科技的工作内容生成算法成功通过了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深度合成服务算法备案;今年5月,成都地区3个大模型通过国家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备案,标志着成都行业大模型实现国家备案零的突破,明途科技的“MT-WorkGpt”大模型正是其中之一。
坚持以市场为导向
AI数字人云平台提升工作效率
创业之路并非一帆风顺,肖雪松也经历过几次重大抉择。
在2015年,明途科技已经成功研发出了第一个产品平台——前途云工作平台,这是一个基于SaaS模式、以目标管理为导向的任务管理系统。“当时我们更看重自己的技术和产品,对用户的实际接受度关注不够。”这就导致了该产品的市场反响并不好,又恰逢资本寒冬,公司举步维艰。
当时,明途科技一连开了多天的会讨论发展方向。好在肖雪松与一位政府客户沟通时,终于了解了对方的核心诉求:那是一种基于混合云模式的台账管理模式,更加专业和具象,对安全性的要求也更高。公司随即调整了产品战略,注重以市场为导向,得到客户认可,也获得了一笔重要的资金,帮助明途科技走出困境。
时间来到2017年,那时明途科技已逐渐在市场上站稳脚跟,但再次面临抉择。“当时我们在阆中组织了一次深度讨论会,最终定调不能安于现状,要一边满足生存发展,一边寻求技术上的突破。”于是明途科技走出四川,在山东成立了研究机构,开始收集各种行业数据,探索公司产品与人工智能的深度融合。
随后几年的坚守,公司通过“双备案”变得水到渠成。据了解,明途科技的“MT-WorkGpt”大模型具备私有数据注入学习、基于行为主义的学习、决策具身智能等能力,主要面向政务、企业管理、文旅、教育、大健康等行业。
基于该大模型,明途科技推出了AI数字人云平台,它以数字人分身为本,提供智能化服务,在文档撰写、项目管理、数据分析、客户服务等多元应用场景下,帮助提升工作效率和决策质量。
明途科技的数字人产品
成都首批通过备案,企业获100万元奖励
计划明年推出100个左右垂类模型
目前,明途科技的数字人产品已经在多个领域得到应用。例如在2024年中国(广元)女儿节暨欢乐文化活动周上,明途科技赋能数字文旅,打造了“女儿节”AI数字人并上线“百鸟朝凤”小程序,市民可与该数字人亲密互动。据介绍,以文生图技术助力AI创意作画,用户借助“女儿节”AI数字人,通过简单的语言描述,即可快速完成自己的创作,分享自己与城市的故事、活动感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