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一所高校就读广告学专业的刘明,近期得知自己所在专业将不再招收本科生,自嘲成为“关门弟子”。无独有偶,重庆高校广播电视学专业的大三学生张丹也面临相同境遇,学院官网已不见专业介绍,课表中新增智能传播相关课程,专业调整处于过渡状态。
今年多所高校本科专业迎来“大洗牌”。四川大学拟撤销音乐学、表演等 31个本科专业布点,兰州大学拟撤销药物制剂、中药学等 3个本科专业布点,重庆交通大学拟撤销地理信息科学等 3个本科专业布点。据教育部数据,今年共增设国家战略急需专业布点1673个,撤销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专业布点1670个,这一轮本科专业调整背后有着深刻的逻辑。从宏观层面看,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部分专业与市场需求脱节。北京交通大学本科生院常务副院长房海蓉表示,学科专业调整旨在保障专业设置质量,使其契合社会发展需求。哈尔滨工程大学本科生院副院长刘海波指出,学校依据国家战略、东北振兴需求及学科发展方向调整专业,突出船海学科优势,如撤销材料化学、政治学等专业布点,新增智能装备与系统、数字经济等专业。
从人才培养角度,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理事邬大光认为,高校课程、教材及教学方式滞后于企业科技发展,部分高校教学要求束缚教师,导致教学内容陈旧。高校应从产业链思维判断专业与人才需求匹配度,摆脱专业目录限制。西南科技大学党委书记杨俊辉也提到,地方高校专业设计存在培养方案陈旧、同质化、结构不佳、适应度低及动态调整滞后等问题,且区域教育资源整合不足、理念滞后、方式单一,制约高校发展,教育部今年多份文件推动专业调整,3月底发布通知要求《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每年更新,连续 5 年停招且无在校生的专业原则上撤销。还印发通知提出就业“红黄牌提示制度”,加强学科专业动态调整优化。
专业布点撤销给任课教师带来冲击。中国人民大学编辑出版学专业 2021 年撤销本科专业布点,授课教师安排相应调整。但今年相关会议提出加强出版专业和学位点建设,孙利军副教授认为这是专业调整优化,未来将培养出版学术与实践人才,多所高校在专业调整中积极探索。哈尔滨工程大学推进课程项目化、数字化、综合化改革,撤销专业后部分教师转岗教授相近专业新课程。黄河科技学院开发数字化平台支持教学。西南交通大学淘汰“水课”,开设跨学科专业课程,组建跨学科教学共同体。
市场需求变化促使高校布局产教融合新方案。湖北工业大学加强产业学院建设,新增新工科专业,对传统工科转型升级,与区域产业紧密对接。温州理工学院围绕地方产业体系新增专业,促进学科与人工智能融合。广州医科大学金域检验学院将专业标准与职业标准“对标”,企业与高校老师共同撰写教学大纲,人才、项目、产业成为本科专业布局关键词。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杨君琳认为培养高水平复合型人才需多学科交叉融合,以重大任务为牵引,建立跨界联合培养机制,如“北斗工程”通过相关活动构建交流平台,推动政产学研深度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