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近年来汽车工业的发展历程,新能源化转型无疑成为了一个关键词,纯电、增程、混动,多种新能源汽车技术层出不穷。在这场技术变革中,中国自主品牌车企不断崛起,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但放眼当前中国车企走向全球化的情况,仍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如何克服中国车企在海外市场遇到的种种壁垒?面向未来,何种技术路线将成为汽车产业竞争的新高地?未来3~5年汽车产业将如何发展?带着上述问题,《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以下简称NBD)日前对广汽埃安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古惠南进行了专访。
图片来源:企业供图
走出去是汽车产业未来发展大方向
NBD:随着中国汽车品牌日益崛起,出海成为诸多企业的战略方向之一。未来几年内,埃安计划如何布局海外市场?
古惠南:埃安和昊铂品牌将同时出海,应对不同国家的法规和消费者偏好。广汽埃安作为广汽集团发展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的战略核心载体,将坚持“EV(纯电动)+ICV(智能网联)”的发展路径,布局全球市场。今年下半年开始,广汽埃安迎来新车型密集投放期,7月份埃安首款全球战略车型——“纯电霸王龙”第二代AION V车型发布,且在今年的巴黎车展上正式亮相;9月份第二款全球车,新颜控智驾轿车埃安RT开启预售,接下来11月份将迎来正式上市,同时也会发布更多全新车型,逐步实现全球登陆。
NBD:目前,新能源汽车全球化发展不平衡,一些国家针对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台了相关限制政策。您对此有何看法?
古惠南:随着中国汽车电动化的快速发展,我们看到欧美等国家出现了部分壁垒限制。但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出口已经形成了规模优势。
面对当下的全球竞争格局,企业仍要坚持走出去的总方向不变,但也需要打破局限。
首先,企业需要考虑在海外当地建工厂,只有实现海外产业链的落地,才能降低壁垒的限制;其次,在坚持国际化的前提下,企业的技术路线需要进一步丰富,出海不能依赖于中国市场的“打法”策略,要明确海外市场的需求。
NBD:您如何看待中国汽车全球化的发展趋势?
古惠南:从目前国内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表现看,中国的电动汽车已经处于全球领先地位,新能源汽车现在已经成功走出国门。对于国内企业来说,下一步也将会加快走向海外市场。
对埃安来说,随着中国新能源汽车出海逐步规模化,未来,我们在海外将会有更多基地,并探索将“产品+技术+文化”一同出海的模式。
汽车产业发展要拥抱AI时代
NBD:在全球汽车产业向电动化、智能化转型的浪潮中,您认为未来技术发展的趋势是什么?
古惠南:从发展角度看,当下车企要认识到,市场释放出了大数据时代向AI时代转变的信号,这也意味着汽车将向无人驾驶和智能出行发展。2024年几乎所有车企都在大规模推广L2++,可以肯定地说,智能辅助驾驶或者是高阶自动驾驶迎来了新的爆发期。
埃安的目标是进入全球高阶智驾第一梯队,率先在15万~20万元级市场推出埃安霸王龙和埃安RT,两款车均搭载激光雷达高阶智驾,可以实现城市NDA,无图全球通。
在自动驾驶方面,埃安初步计划明年推出L4级RoboTaxi,虽然现在埃安也有很多L4级别车型运行,但基本上都处在路测阶段,明年埃安计划会大规模推出RoboTaxi。同时,我们判断端到端也是必走之路,预计未来1~2年标配激光雷达的车型,将大规模进入到15万元价格区间。
放眼全产业,未来在AI的影响下,可能会带来颠覆性的变化,比如生产汽车的工人会减少,而维修机器人的工人将增加。
NBD:当下,汽车产业的流量之争愈发激烈,以价格换销量的举措成为诸多车企的选择。您如何看待汽车市场出现的这种现象?
古惠南:当前中国汽车市场的发展处于“战国时代”,竞争激烈,这种局面仍会持续一段时间。部分车企在当下的竞争环境中,会出现标新立异的做法,但本质上难以改变竞争局面。
基于国家产业政策、资本、新媒体、新零售等影响竞争格局的主要因素,改变当下汽车产业竞争格局的方式,需要车企以科技为核心竞争力,加快创新,包括技术创新、营销模式创新、品牌创新等,同时加快国际化步伐。
NBD:在目前的竞争环境下,我们也关注到埃安一直在推动IPO的相关事宜,您可否透露下最新情况?在推动IPO的同时,埃安计划如何与本土品牌及国际大厂竞争?
古惠南:埃安上市并非为了解决资金问题,而是基于对自身发展的需求。目前我们判断,推动上市的外部环境仍不太理想,结合资本市场的调整,在目前节点上市并不是很好的时机。但我们仍会根据资本市场的变化,对上市进度进行调整。
从企业发展角度看,埃安始终坚持长期主义和价值影响。我们不会孤注一掷某款产品,或是为了冲击销量打破长期发展原则,我们并不希望通过牺牲企业竞争力作为销量增长的代价。埃安会在保障销量、保障企业健康发展的基础之上,调整相应的市场战略。
NBD:您认为,未来3~5年汽车产业将如何发展?
古惠南:除了前述的智能化、全球化,汽车产业依旧会向节能、环保、低碳的总方向发展。汽车产业作为生态工具之一,势必会出现更清洁环保的能源生态。未来3年来看,智能出行、低碳出行会实现进一步突破,但汽车产业的终极形态并未到来,接下来氢能等燃料如何参与到汽车产业中,仍需要思考。
站在当下的汽车时代,颠覆性的产业革命预计会在未来10年出现,对于车企来说,要认识到新时代已经到来,要积极拥抱变革、融入体系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