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一组数据让房地产市场再度成为关注的重点:房地产指数是801180,从最低的1737.98起步,快速上升到2633.45涨幅达到了51.5%。这一涨幅的确很显眼,但我们得理性看待这个事儿,不能轻易就觉得房地产市场已经到底并开始反弹了。
Wind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3月,A股房地产板块的市盈率仅为15倍,远低于全市场25倍的平均水平。这种估值修复行情背后,折射出市场对房地产行业预期的变化,但并不意味着实体房地产市场已经企稳。
国家统计局新数据表明,2024年1到2月,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跟去年同期比少了20.5%;销售额下降了29.3%。在70个大中城市里,新建商品住宅价格按周期算下降的城市数量有48个。这些数据显示,市场状况没出现根本上的好转。
从供需关系看,中指研究院监测显示,一线城市住宅库存去化周期约9.8个月二线城市15个月,三四线城市普遍超过24个月。供给端压力仍然存在,需求端的恢复也需要时间。
资金面上,央行数据显示,2月末个人住房贷款余额同比增长3.2%创下历史新低。房企融资环境虽有改善,但Wind统计显示,2024年前两月房企境内外债券发行规模仅850亿元,同比下降35%。
有意思的是,市场对房地产板块的关注度明显提升了。东方财富的数据表明,近期房地产板块日均的成交额从百亿规模提升到了千亿规模,机构进行调研的频次显著增加了。但就像古老的话讲的,“市场有涨有跌,关键在于它的价值”。
从政策角度,各地持续推进“因城施策”方针。据不完全统计数据,截至今年今时,已超60个城市出台房地产领域支持性措施。但政策效果显现需时间,市场达稳定状态,需更多积极因素共同作用。
从企业基本面看,头部房企的销售数据仍不乐观。克而瑞数据显示,百强房企2024年前两月销售额同比下降43.5%。这表明行业整合仍在进行中,市场格局的重塑需要时间。
对投资者而言,需要警惕简单将股市表现等同于房地产市场基本面的误区。股市是快速反应机制,往往领先于实体经济,但也可能出现过度反应。当前的上涨更多反映了前期超跌后的修复需求,而非实体市场的根本性转变。
展望未来,房地产市场的发展依旧会依照“房住不炒”这个基本定位。市场会逐渐朝着更理性、更健康的方向去发展。投资者得理性对待股市的起伏,居民在做购房决定的时候,更要回到以自己居住需求为本质的层面上。
说到底任何资产价格的长期表现都取决于其内在价值。房地产指数的暴涨更像是市场情绪的宣泄,而非基本面的实质性改善。对于普通购房者而言,关注城市发展潜力、自身支付能力才是购房决策的关键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