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当年,考大学可不是单纯看“985”“211”的牌子亮不亮,那些“隐形高分院校”也曾凭借专业过硬、就业香饽饽的优势,硬生生把录取分数炒得比部分名校还高。回头一看,满满是学生志愿填报“过高估计”的青春血泪史。这些年,平行志愿改革给考生们兜底了,但曾经那些“二本中的清北”仍然是热议话题,毕竟它们的录取分数简直就是个传说。
先说南京邮电大学,这可是二本界的“王者”。当年它的通信和邮电专业火到什么程度?录取分数直追清华北大。这不是因为名字起得响,而是靠就业率打出来的名声,毕竟在“移动联通电信就是一切”的年代,学邮电就是冲着高薪去的。
再看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分数高的秘密不止是“信息”两个字值钱,更因为它和北大有点历史渊源,地处首都又沾点名校光环,谁敢说自己不心动?不过,现在的它低调了不少,毕竟信息产业的“吸星大法”分散了生源。
财经类高校呢?南京审计大学、上海立信金融会计学院和吉林财经大学曾经让多少考生望分兴叹。别看这些学校名字低调,它们的专业可是不折不扣的“金饭碗”。审计、税务、金融这些专业,当年都是毕业生从学校直接进银行、财政局的捷径。尤其是南京审计大学,分数高到有时候能吊打985,靠的是财经热潮和稀缺的专业资源。
还有那些与行业密切挂钩的学校,比如上海电力大学、北京物资学院、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哪个不是靠专业实力加持?电力大学抓住了“铁饭碗”的卖点,物资学院坐拥物流管理的热门,杭电更是用电子科技的硬核背景,吸引了大批优质生源。人家靠的不是虚名,而是扎实的就业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