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8日,小米集团合伙人、总裁卢伟冰在36氪主办的“WSIE商业之王”大会上做了题为《「人车家全生态」如何走向全球》的分享。在与36氪CEO冯大刚的对谈中,卢伟冰从小米产品方法论和高端方法论的角度出发,深刻解析了小米SU7、小米15、智能大家电等火爆背后的成功逻辑,并深入谈论了小米高端化、AI投入以及「人车家全生态」出海等重磅话题。
小米集团合伙人、总裁卢伟冰
卢伟冰表示,小米全球化已经完成了产品出海和品牌出海,进入了“模式出海”的第二阶段。小米计划5年时间在海外开1万家小米之家,把「人车家全生态」、小米新零售模式带到国际去。
针对大家非常关心的高端化问题,卢伟冰表示小米高端化已取得了“阶段性的巨大成功”,不仅是小米15系列大获成功,几乎是所有小米品类都在成功走向高端。他特别指出,小米SU7的成功不是偶然,是小米产品方法论和高端方法论的必然成功,并称“所有的产业都值得用小米方法论干一下”。
小米集团合伙人、总裁卢伟冰
对于行业热议的AI话题,卢伟冰认为AI将带来用户体验的革命性变化和企业商业效率的大幅提升,但他也直言AI对手机体验的革命性颠覆才刚刚开始,距离小米想要的AIOS还要等一段时间。
以下是对谈实录。
主持人:技术的长跑并非一蹴而就,它需要我们有耐心、有毅力,更需要我们有勇气去尝试、去创新。在谈到创新时,我们不得不提到那些在全球范围内展现强劲竞争力的中国品牌。它们不仅在国内市场独树一帜,更在国际舞台上大放异彩,用实际行动诠释着“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华丽转身。说到这里,就不得不提一个极具代表性的名字——小米。
它不仅改变了人们对智能手机的认知,更以独特的生态理念,为全球用户带来了便捷的智能生活体验。接下来我们将进入“大朋友”环节,请本次对谈的发起人36氪CEO冯大刚先生,同时让我们有请小米集团合伙人、总裁卢伟冰先生上台给我们带来主题分享。有请!
冯大刚:首先恭喜卢总,这几天小米发布了非常好看、非常漂亮的Q3财报,从财报中也能看出来,小米如果说之前有过一段时间迷茫期,现在完全走出来了,形势一片大好。小米汽车找到了自己的定位、稳定交付,大家电、互联网等成为了关键部分,小米三条增长曲线有机交织,这种成绩肯定离不开管理模式的改变。今天我想谈谈我们自己的观察,小米这几年的管理风格逐渐从“创业派”到“世界500强”转型,卢总就是最有代表性的一员,因为卢总带过很多关键的部门,比如中国区、手机部、生态链部、大家电部,现在成为了小米集团的总裁。您对我们如何理解小米的变化,以及如何展望小米的未来是非常关键的,再次感谢卢总。
卢伟冰:非常感谢有这个机会跟大家交流小米的进展和思考。
冯大刚:今天的话题主要是三个层面,从公司、到行业、再到整个市场。首先小米此次的财报成绩优异不是偶然事件,而是基于小米方法论和核心能力提升以后的乘数效应的必然。所以我想问的第一个问题是说,小米方法论怎么理解,这个方法论是怎么形成的?我们前几年听说小米的方法论叫做专注、极致、口碑、快,现在跟当年是一个方法论吗,是一种延续还是颠覆?
卢伟冰:每个季度发财报之后,我都要做路演,今年路演经常被投资人问到一个问题是:小米SU7如此之成功,你们第二款车能不能成功?第三款车能不能成功?小米SU7的成功到底是偶然还是必然?这几乎是我每个季度都要重复回答的问题。
对此,我跟投资人谈的比较多的就是小米的产品方法论和小米高端化的方法论。我们说,小米SU7的成功是小米产品方法论和小米品牌高端化方法论,这两个方法论的集大成者,是它们形成了小米SU7今天的成功。所以我路演中跟他们讲的最多的就是,这个成功是必然的。这个成功是我们2021年3月底决定造车之后,战略规划出来的结果,它不是偶然的。
他们就问我,到底什么是小米的方法论,什么是小米产品的方法论?我想了一下怎么向投资人讲明白,其实讲小米产品的方法论,就一个词,就是“爆品”,就是你怎么能够做出爆品,然后让爆品改变整个市场的格局。
在小米SU7上市之前,雷总当时请了很多人——产业内的人、做了几十年的车的人,让他们给我们提意见,让他们猜小米SU7这款车到底能够卖多少辆。当时猜的最高的人认为一个月能卖五千台就非常好了,很多人还在说,可能就是一千、两千、三千台。因为他们当时有一个对标的车型就是特斯拉Model 3,Model 3一个季度大概五千台左右,卖到特斯拉的三分之一就非常非常好了。实际上大家看到了SU7现在每个月的交付,我们在10月份破了两万台。
冯大刚:当时雷总猜多少?您猜多少?
卢伟冰:我们当时第一年的年度目标定了9个月7.6万台,月交付前期不到1万,后期到1万多。但实际上大家看到这辆车整个的月销量已经突破了两万台,这还是因为今天打开小米汽车APP的话,你会发现交付周期还是大约20周,就是大约还要等5个月。我们今天都不知道,如果我们的交付周期是一个月或者两个月,它的销量应该是多少,我们今天还没有看到上限。
也就是说我们在交付周期还在20多周的时候,我们的销量已经超过了Model3。以前大家说一个20多万纯电的轿车(很难做),但是大家却忘记了,真正的爆品是可以改变行业的。这就是小米SU7这款产品对产业的价值,不仅仅是SU7这款产品成功了,大家可以看到整个纯电轿车全部卖得很好,因为小米大量的订单外溢到了其他的友商产品上去。这是一款爆品,它可以改变产业的格局。
大家可能问一个问题,你们SU7是怎么打造出来的?如果再用一句话总结,就是雷总讲的话:用10倍的投入,踏踏实实做事。我们在SU7这款车上所投入的研发成本是传统车厂一款车的10倍研发成本。所以当我们刚进入到汽车行业的时候,有很多团队问:小米的“型谱”怎么做?我说这不是小米做产品的做法,小米的做法就是把一款产品做好,一款产品顶他们10、20款的产品。大家讲“多生孩子好打架”,我们不是,我们把一个孩子好好“做”出来,好好养大。这是小米跟其他企业最大的不同。
冯大刚:但这样是不是有点危险?
卢伟冰:我们觉得做多比做少要危险,分散兵力比集中兵力要危险。看似是降低风险,实际上增大风险。所以今天你看我们小米在任何一个产业的品类里面,比如空调领域,小米SKU的数量是传统空调企业的十分之一;在手机行业,今天小米手机在全球是第三名,但是我们的型号却是第五、第六名这些企业的三分之一的数量。
我们在任何品类里面都要做爆品,减少产品SKU,一定要做压强投入。压强投入的前提是什么?是要有极强的用户洞察、技术洞察。我们要把用户洞察、技术洞察结合在一起,形成一个产品。为什么做多产品?你根本不知道用户需要是什么,你才会去做多。小米成立到现在14年,我们就遵循了这套方法论,这套方法论好像是反大家常识,但是我们坚定不移地相信。
冯大刚:嗯,反常识。某种意义上来说,刚才为什么我说这是危险的,因为这似乎是一个“常识”:多数人觉得好像做10个产品,其中有成功的、有失败的。为什么卢总讲他做一款产品比做十款更安全,反过来说,多元化做很多才是不安全的?其实背后是小米基于对用户、市场深度的理解、洞察,才有这样的底气。
卢伟冰:并且还有一个重要的现实,就是企业的资源和人的精力都是有限的。你做10款车,你里面所花的时间和你做一款车所花的时间完全不一样。因为每个企业资源是有限的,每个人的时间精力是有限的,这是我们思维最大的不同。
冯大刚:前几年小米开始造车的时候也有人质疑,比如说造车要花很多钱,那么多对手。现在小米现金流比较充沛了,我们能不能认为小米造车这件事情已经到了比较安全的状态?下面还有哪些挑战?
卢伟冰:在2021年3月份,我们宣布造车之后,那个时候我见投资人,他们最大的问题是,小米汽车到底会有多大的成功?如果小米汽车不成功,会不会把你们小米现有的业务全部拖垮?这是2021-2023年面对投资人回答的最大问题。大家的观点就是,小米一个做手机的公司,凭什么杀入百年汽车行业也能够成功?你毕竟要面对那么多更加强大的公司。所以大家担心小米的业务可能是“双杀逻辑”:汽车不成功,把我们的现有业务也拖垮了。
但其实当我们2021年决定做车的时候,我们想的还是非常清楚。大家可以发现我们做车的时候,我们做了非常重要的决策,就是小米用100%自己的钱做汽车,我们没有像很多公司一样把汽车业务变成独立的公司进行融资,用外部股东的钱。我们在2021年还叫“手机×AIoT×车”,我们已经认为车是小米未来生态布局里面非常重要的一环。既然它是非常重要的一环,所以它必须在小米自有的体系之内,不能有外部的资金形成利益不一致的结果,这会造成我们非常多的损耗,这是第一个。
加上这个顶层设计之后,我们当时又做了第二个非常重要的决定,投资100亿美金。这个是21年3月雷总讲的,那个时候(100亿美金)大概是700亿人民币,我们在如此大的行业里面,如果你不坚定的拿出700亿人民币拍在桌子上,我们很难上牌桌的。这是我们做的第二个非常非常重要的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