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双11”消费刚落下帷幕。
近年来,直播带货成为电商行业不可忽视的力量。与此同时,直播带货领域问题频发,多位知名主播因涉嫌虚假宣传等问题“翻车” 。7月31日,中央网信办启动了“清朗·网络直播领域虚假和低俗乱象整治”专项行动,围绕网络直播领域重点整治编造虚假场景人设、无底线带货营销、“伪科普”“伪知识”混淆视听、传播“软色情”信息,扰乱社会秩序,侵犯他人权益,欺骗消费者,销售假冒伪劣商品等五类突出问题。
10月30日,北京市消费者协会、天津市消费者协会、河北省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联合发布“双11”消费提示,提醒广大消费者享受购物乐趣和便利的同时,也需要警惕一些潜在的风险和问题。此前,市场监管总局发布《“双11”网络集中促销合规提示》,提出严格规范直播营销行为,电商平台严格禁止“二选一”,重点规范医疗美容、明星代言等内容。
为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引导消费者合理消费,新京报贝壳财经联合北京市消费者协会在10月底共同发起一项针对直播带货消费的问卷调查。本次调查共回收811份有效问卷。问卷调查发现,超七成受访者在直播间下过单,直播间购物消费现象普遍。其中,购买服饰鞋包和食品饮料的人相对较多,人数占比都超过了六成。
消费者直播间购物体验仍有待改善。超六成受访者在直播间购物时踩过商品质量的“坑”,另外有超五成受访者被服饰鞋包“坑”过。在售后问题解决过程中,主播、直播间客服成为主要绊脚石,超六成受访者认为主播、直播间客服影响了售后问题的解决。
超七成受访者观看直播带货时遇到过直播间乱象。虚假宣传、商品信息不透明、售后难困扰着直播间的老年人。对于直播带货行业发展,受访者更期待监管、立法和平台出手。
为此,新京报贝壳财经邀请中国消费经济学会副理事长、北京工商大学商业经济研究所所长洪涛,北京阳光消费大数据研究院执行院长、中国法学会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研究会副秘书长陈音江,中国政法大学副教授、北京市电子商务法治研究会副会长朱巍,德恒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刘安邦,北京京师律师事务所律师许浩等专家学者共同解读本份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