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楚长城来解释南阳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
楚长城始建于公元前7世纪,是中国最早的长城。南阳楚长城是整条楚长城的重要部分,它集中反映了楚长城的诸多特征,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和观赏价值。楚长城主要是由人工修筑的绵延较长距离的墙体、关隘、城址、烽火台、兵营遗址、古代道路以及自然山险、自然河流等多种元素构成的有机统一防御线。其建筑方式因地制宜、就地取材,有土之处,筑土为城,无土之处,垒石为固。
南阳楚长城的整体走势呈现出围绕南阳盆地的态势。其北线为东--西--西走向,位于南阳盆地北缘东西绵亘的伏牛山沿线上,四分之三在南召县境内。这里共发现石砌关城53座,重要关门东有鲁阳关,西有野牛岭关,其次还有中部的分水岭关,都分别扼守着自洛阳南下的南北古道。东线为北--东--南走向,其中东内线自鲁阳关南下,沿三鸦路至南端的第一鸦。东外线则是自鲁阳关向东南经犨县故城、叶县故城,再到泌阳。方城县东北独树镇有大关口,是历史上著名的南(阳)襄(阳)隘道,南北交通要孔。西线为北---西---南走向,由南召县乔端镇的野牛岭南下,经板山坪镇的周家寨,南入镇平县,继向南入邓州市境内。
公元前656年,齐桓公率鲁、宋等八国联军与楚对峙于召陵,楚成王派大夫屈完出使齐军。屈完对齐桓公说:“君若以德绥诸侯,谁敢不服。君若以力,楚国方城以为城,汉水以为池,虽众无所用之。”齐遂与楚订盟,史称“召陵之盟”,这一事件凸显了楚长城的防御作用。还有公元前624年,晋国的处父攻楚以救江,到了方城,遇到息公子朱便回去了;公元前557年,晋国的荀偃栾帅师伐楚,入侵到了方城之外,由于防御严实,没敢攻打,结果只好攻打了一下别的地方就回去了。这些历史事件都证明了楚长城在抵御其他诸侯邻国侵扰上发挥了重要功用。
南阳楚长城作为历史的见证者,不仅承载着楚国的辉煌与荣耀,也为后人研究古代军事防御、政治格局等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它历经千年风雨,依然屹立不倒,默默诉说着那段古老的历史。#南阳的变迁# #诉说南阳# #雄起南阳#